此前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并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》。
该通知指出,当前市场上存在虚假、夸大宣传等问题,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必须依法执业、依法经营,不得使用误导性语言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。通告强调,近视无法治愈,只能进行不同程度的矫正。据统计,我国近视患者数量已达6亿,其中小学生超过1亿。
那么,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矫正近视而不是治愈呢?
保守方法:
1. 药物矫正:例如阿托品,可以松弛睫状肌,起到散大瞳孔、放松调节的作用。但使用前必须明确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,且临床应用存在不确定性,因此不应盲目自行使用。
2. 框架眼镜:这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,但无法控制近视的发展,需要每年至少复查一次,及时调整眼镜度数。
3. 角膜接触镜:如角膜塑形镜(OK镜)能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。长期佩戴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。但需要注意预防微生物角膜炎的发生。
若保守方法无效,则可能需要考虑手术。目前主要有两种手术方式:激光手术和晶体植入型眼内手术(ICL)。
激光手术包括全飞秒、半飞秒和准分子激光手术,是在眼球表面的角膜上进行切削,打磨出一个位于角膜的屈光透镜。而ICL手术则是将一片晶体植入眼睛内部,起到屈光作用。
手术前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,如激光手术要求近视度数800度以内,散光500度以内,角膜曲率和厚度达到一定的标准。而ICL手术则要求近视度数1800度以内,散光600度以内,中央前方深度足够。
两种手术各有优势。激光手术微创,术后视觉质量高,并发症几率低。而ICL手术则具有角膜不受损、可逆性强、稳定性高、视觉质量优异等优点。
最终,是否选择手术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。如果近视对生活影响大,可以考虑手术。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,都应在专业设备测量后,到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并咨询医生的建议。
下一篇:没有了